概要:画面说给大家听?学生: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一个美丽的小山村,上工,下工的人们排着整齐的队伍,从搭石上协调有序的依次而过的情景。他们走得很整齐。学生:我的脑海中想象的是一阵微风吹来,水面上微波荡漾,人影绰绰的那副很美的画面。老师:谁愿意把大家带到那美好的画面中?(请学学生朗读)老师:你读得太美了。谁还愿意试一试?老师:同学们仿佛已经陶醉其中了。你还在课文中的哪一些地方发现了美?学生:我在课文的第四自然段发现了美。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这句话是说两人同时过桥的时候,谁也不会抢着过,而是让对方先走。我觉得这也是一种美。老师:非常正确,美还体现在互相谦让中。(板书“谦让”)学生:“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从这句话中我感到家乡的人彼此都非常友善。这个环节仍然是研读交流阶段,还是让学生自己来寻找美、发现美、体验美。美就在文本之中,就在字里行间,走进文本,读出文本,这才是阅读教学的境界。学生用自己的眼睛来发现,用自己的心去体验,每个学生的发言都洋溢着自己的个性。比如学生发现了画面美、声音美、协调美
市级赛课二等奖《搭石》课堂实录,http://www.jdxx5.com
学生:从这句话中,我感受到了声音美。
老师:声音美?声音美在哪?
学生:踏踏的声音,象轻快的音乐。
老师:你能模仿一下过搭石的声音吗?(学生模仿)
老师:好象不够轻快,听着有点沉重的感觉呢。试着轻快一些。
(学生再次模仿)
老师:踏踏的声音,真象一个个快乐的音符,谱出了家乡一首首动听的歌谣。
老师:你还能感受到这句话中蕴涵的其他美吗?
学生:还有画面美。“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老师:清波漾漾,人影绰绰,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
(播放音乐,师读句子)
老师:谁愿意把你脑海中浮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学生: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一个美丽的小山村,上工,下工的人们排着整齐的队伍,从搭石上协调有序的依次而过的情景。他们走得很整齐。
学生:我的脑海中想象的是一阵微风吹来,水面上微波荡漾,人影绰绰的那副很美的画面。
老师:谁愿意把大家带到那美好的画面中?(请学学生朗读)
老师:你读得太美了。谁还愿意试一试?
老师:同学们仿佛已经陶醉其中了。你还在课文中的哪一些地方发现了美?
学生:我在课文的第四自然段发现了美。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这句话是说两人同时过桥的时候,谁也不会抢着过,而是让对方先走。我觉得这也是一种美。
老师:非常正确,美还体现在互相谦让中。(板书“谦让”)
学生:“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从这句话中我感到家乡的人彼此都非常友善。
这个环节仍然是研读交流阶段,还是让学生自己来寻找美、发现美、体验美。美就在文本之中,就在字里行间,走进文本,读出文本,这才是阅读教学的境界。学生用自己的眼睛来发现,用自己的心去体验,每个学生的发言都洋溢着自己的个性。比如学生发现了画面美、声音美、协调美、谦让美、友善美。美在不同的孩子的眼里有着不同的解读,而这些是从文本中读出来的,不是靠教师讲解和琐碎的追问才发现的。在师生的对话的过程中,教师点拨性和激励性的语言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例如教师的引读时机恰到好处,中间又穿插了教师有情有色的配乐范读,把文字之美跃然与耳,情文并茂。
老师:有道理。或许,乡亲们的友情就在这彼此相遇时的拉家常中形成了。谁还找到了课文中的美?
学生:“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老师:这句话中有一个成语,谁找到了?
学生:理所当然
老师:理所当然?说一说这个词是什 么意 思?
学生:理所当然就是天经地义,理应如此的意 思。
老师: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这句话中的“这”指什 么呢?
学生:指年轻人背老人过河。
老师:那你怎么理 解这句话?
学生:这句话的意 思是在我的家乡只要年轻人遇见老人过搭石,就一定会背老人过去,人人都这么做,是一件很平常的事。
老师:在一个村庄,如果人们把年轻人背老人过搭石看成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的话,那你认为,在这个村子里还有哪一些事会是理所当然的呢?
学生:刚才说的那几件事,老人摆搭石,人们过搭石时互相谦让,这些在家乡可能都是理所当然的事。
老师:课文中没有写到的事情呢?想象一下。
学生:高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背刚上学的小孩过搭石肯定是理所当然的事。
学生:谁家遇到什 么困难了,大家一起帮助她,也应该是理所当然的事。
学生:即使俩个人之间发生了一些矛盾,也绝不会大声吵架,我想这可能也是理所当然的事。
“理所当然”是文章的关键语句,这个词语也是最能体现人性美的点睛之笔,只有教师很好的解读了教材,才能驾驭教材,才能抓住关键所在.读课文就是要做到“咬文嚼字”,不仅要理 解字面的含义,还要透过字面理 解引申义,以及把这个词放在整体的语境中,联系上下文去体验,并且还要注意用好这个词。理 解、积累、体验、运用是语文词语教学的基本要义。此环节的处理没有停留在词语教学的表面,而是还做到了通过抓住关键词,让学生体验到人性的善美,把词语教学和生活感受密切的联系在一切,有助对文本的整体把握,使学生的情感再次得到升华。
老师:非常正确,正是这些理所当然的事,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在搭石这道风景中,我看到了老人躬身搭石,你看到了什 么呢?(多教学多媒体出 示)
学生:我看到了一行人协调有序过搭石
学生:我看到了年轻人伏身背老人过搭石
学生:我看到了两人相遇过搭石时互相礼让
老师:所以说,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师引读,生齐读第五自然段)
要把直白的文字转换成丰富的表象,达到知情义的统一,这是阅读教学追求的境界。如果学生既能读懂文字,又能建立表象,这是教学成效的所在。在这个环节,教师利用了多教学多媒体演示了人们过搭石的情景,然后让学生去发现美,诉说美。思维想像和文字表达密切结合,很好的体现这样的阅读教学的价值观。
三、拓展延伸
老师:这一桩桩,一幕幕,事虽小,情却浓。搭石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搭石无语心有情”,搭石对老人说:“老爷爷,谢谢您在溪水中为我们摆搭石,可是秋天水凉,您也要注意自己的身体啊!(多教学多媒体出 示)
搭石对老人说 (老爷爷,谢谢您在溪水中为我们摆搭石,可是秋天水凉,您也要注意自己的身体啊! )
搭石对年轻人说( )
搭石对大家说( )
学生:搭石对年轻人说,你们背老人过搭石,谢谢你们!
学生:搭石对大家说,你们这些人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真值得我学习!
这是利用变换角色和转换思维角度的方法来体验文本价值。搭石原本是无生命的,如果给予它的生命,更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去理 解、去发现、去表达。把搭石赋予人的思维,这个搭石也就成了学生代言者,学生可以借助搭石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学生的体验得到充分地释放。
老师:同学们说的真好。是啊,就是因为家乡人具有了(指板书)善良,无私,尊老,谦让等这些美好的品质,才会有家乡淳朴的民风,和美好的民情。我想,这种美,不仅感动着搭石,也感动着你,感动着我。在作者刘章的家乡,美就是秋天里溪水中那一块块排列整齐的搭石,美就是乡亲们从搭石上协调有序的依次而过,美就是年轻人伏下身子背老人过搭石的那一瞬间。其实,生活中到处充满了美。同学们,在我们的身边,你还发现了哪一些美呢?
学生:美是妈妈的微笑
学生:美是乘公交车时人们按顺序排队上车
学生:美是遵守学校的各项纪律
学生:美是在汽车上给老人让座
学生:美是献给老师的一杯热茶
学生:美是和同学闹矛盾后彼此握手相视一笑的那一瞬间
学生:美是老师的微笑
老师:(笑)那你觉得老师现在美吗?
学生:美。
老师:是的,美无处不在。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生活,就会发现美其实就蕴藏在我们身边每一件平凡的事物中。让我们象作者刘章一样,拿起手中的笔,记录下我们身边的美吧!
上一页 [1] [2]
标签:人教版四年级课堂实录,课堂实录大全,语文学习 - 人教版课堂实录 - 人教版四年级课堂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