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学校来讲反而省事了,可现在不允许考试,录取谁不录取谁统统看材料。我们每年一到小升初时就要投入大量人力去甄别材料。”一位初中校长告诉记者,为了相对公平也为了好操作,他们学校招生部门有一个“换算公式”,凡是学校认可的证书和荣誉都换算成分数,每个孩子最终都有一个成绩,这样方便进行筛选。这位校长透露,在他们的“换算公式”里,小学四五年级期末考试成绩全优加2分,班长加2分,大队长加4 分,校三好生加2分,区三好生加4分,区优秀少先队员加4分,鼓楼区学习之星加6分……培训机构的证书一律不认,正规数学竞赛、英语竞赛以及其他特长竞赛的奖项经核实后也有一定的加权分值。“学习之星”比“优少”更管用“我们这个亏吃大了,真后悔没有把这里面的门道早点摸清!”记者昨天在一所热门初中的招生咨询办公室碰到了家长周女士,她正懊恼当初没有重视孩子荣誉的评比。周女士的女儿在鼓楼区一所小学上学,不仅成绩好,各项表现都很不错,五年级下学期被学校推荐到区里进行表彰。“当时班主任问我是申报区学习之星还是区优秀少先队员,我
到底哪种小升初证书能算分,http://www.jdxx5.com名校三好生、班干部比普通学校的更“值钱”,学习之星比优秀少先队员更管用!昨天,不少初中校全面启动小升初咨询登记,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面对家长们送来的厚厚一叠报名材料,许多学校根据自己的择优标准研制出一套“换算公式”,各种证书、各种荣誉统统变成分值,每个孩子都有了一个具体分数。
[揭秘“换算公式”]
证书、荣誉统统换算成分数
“如果能考试,成绩出来根据自主招生的名额划一条分数线,线上进、线下淘汰,对我们学校来讲反而省事了,可现在不允许考试,录取谁不录取谁统统看材料。我们每年一到小升初时就要投入大量人力去甄别材料。”一位初中校长告诉记者,为了相对公平也为了好操作,他们学校招生部门有一个“换算公式”,凡是学校认可的证书和荣誉都换算成分数,每个孩子最终都有一个成绩,这样方便进行筛选。
这位校长透露,在他们的“换算公式”里,小学四五年级期末考试成绩全优加2分,班长加2分,大队长加4 分,校三好生加2分,区三好生加4分,区优秀少先队员加4分,鼓楼区学习之星加6分……培训机构的证书一律不认,正规数学竞赛、英语竞赛以及其他特长竞赛的奖项经核实后也有一定的加权分值。
“学习之星”比“优少”更管用
“我们这个亏吃大了,真后悔没有把这里面的门道早点摸清!”记者昨天在一所热门初中的招生咨询办公室碰到了家长周女士,她正懊恼当初没有重视孩子荣誉的评比。周女士的女儿在鼓楼区一所小学上学,不仅成绩好,各项表现都很不错,五年级下学期被学校推荐到区里进行表彰。“当时班主任问我是申报区学习之星还是区优秀少先队员,我想了一下,觉得学习之星只是表彰了孩子学习方面的成绩,而优秀少先队员是更加全面的一个奖项,就选择了优秀少先队员,孩子也当选了。”今年春节过后,周女士开始为孩子的小升初奔忙,一圈跑下来后发现吃亏了。“没想到鼓楼区的学习之星比优秀少先队员更‘值钱’,一所初中的招办主任说,五六年级的学习之星可以优录,但优秀少先队员要再权衡,另一所学校的老师也说,区级学习之星能直接编进高层次班。”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尽管不少学校都表示招收综合素质全面的孩子,但实际操作中成绩依然是硬道理。
名校授予的荣誉和证书分值高
除了将具体的荣誉和班级职务折合成分数,一些初中校对孩子来自于哪所小学也比较看重。“琅琊路小学的大队长肯定要比其他普通小学的大队长分值高,拉小的三好生要比普通小学的三好生更有竞争力。”一位初中校长告诉记者,名小学孩子的总体层次比较高,中等的孩子到其他普通小学可能也排在前面,在这样的名校能成为大队长、班长的孩子其能力一定是比较强的。“同等条件下,我们会给名校孩子适当加分。”记者看到,一所学校内部掌握的尺度是这样的:班长加2分,名校班长加4分,校三好生加2分,名校三好生加4分,大队长加4分,名校大队长加6分。
班长只认五六年级的,副班长没用
“我的孩子是班长、宣传委员,还是校少先队大队委员,能加多少分?”采访中记者发现,不少孩子身上都挂了十多个班干部头衔。“其实我们也清楚,很多职务是假的,家长为了证明孩子的综合素质高请老师写上去的。”一位有着多年招生经验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学校初一一个班,一共40个学生,33个以前都是班长,问了一下,其实很多孩子并没有当过班长。记者看到,在许多热门初中的入学条件里,曾任班级职务的同学也被优先考虑,于是一批孩子在家长和老师的努力下“被当官”了。“我们现在除了班长和大队长其他职务一律不认,大队长、班长人数学校是有限制的,还比较可信,班长也仅限于五六年级,副班长不认,这个太容易做假了。”
[全优“底线”引发造假]
班主任遭遇改等级难题
今年树人国际、玄武外校、新城初中等热门学校都设置了自主招生的择优“底线”:要求素质报告书中五六年级语文、数学、外语期末考试成绩全优。“没有达到这个标准,其他任何荣誉都是白搭,这样一来素质报告书上的全优变得更重要。”王老师是一位当了20多年班主任的老教师,她告诉记者,的确有家长求情改等级。“以前热门初中招生都要自己组织选拔考试,学生的校内成绩大多作为参考,可前两年教育部门为了给学生减负,严令禁止各种形式的入学考试,学校提供的素质报告书就成了评价一个学生优秀与否的重要标准。”王老师说自己其实是一个原则性特别强的人,最不喜欢弄虚作假,可是面对家长的苦苦求情也难免心软。“有的孩子各方面素质都很拔尖,但在某一次考试中粗心漏做了题目或看错了题目,离‘优’差了一分两分,家长跑来找我求情。”王老师特别矛盾。
素质报告书“被丢失”造假
“都说素质报告书丢了,有这么巧吗?”近日,某区教育局小教科的电话响个不停,除了咨询各种招生政策,还有相当一部分家长提出要买素质报告书。“都是一个理由,丢了!”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些家长的孩子都是六年级,偏偏到了小升初的节骨眼上,把这么重要的资料给弄没了。“我的孩子想上的那所学校,如果达不到素质报告书全优的条件连材料都不收,我儿子数学特别好,拿过奥数比赛的一等奖,可他上学期的英语有个良,实在没办法,朋友给我出了个主意,重新买一本素质报告书,找老师通融一下。”一位家长说。一所名牌初中的校长告诉记者,素质报告书作假是肯定存在的,“每年总有几个学生是全优的成绩,但进校后考试可能只考几分。”
[专家分析]
设定“换算公式”也是无奈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