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ve;)栖鹘(hú) 窈然(yǎo) 无射(yì)解析:选C。“识”应读zhì。2.下面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微风鼓浪,水石相搏鼓:名词作动词,振动,鼓动B.或未易量易:交换C.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推究D.常在于险远险远:形容词作名词,险远的地方解析:选B。易:轻易。3.与“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一句句式特点相似的一项是()A.身死国灭,为天下笑B.古之人不余欺也C.赵氏求救于齐D.有志矣,不随以止也解析:选C。例句与C项都是状语后置句。A项是被动句,B项是宾语前置句,D项是省略句。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①盖失强援,不能独完②虽大风浪不能鸣也③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④日削月割,以趋于亡⑤火尚足以明也⑥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A.①⑤ B. ②⑥C.④⑥D.③④解析:选A。①⑤都是形容词作动词。②动词的使动用法。③名词作动词。④名词作状语。⑥形容词的意动用法。5.名句默写。(1)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____________,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
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五单元单元测试及答案,http://www.jdxx5.com
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五单元单元测试及答案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
A.奉之弥繁(mí) 至莫夜月明(mù)
褒禅山(bāo) 无物以相之(xiànɡ)
B.暴霜露(pù) 梵语(fàn)
铿然(kēnɡ) 穴罅(xià)
C. 洎牧以谗诛(jì) 盖音谬也(miù)
钟磬(qìnɡ) 汝识之乎(shí)
D.咎其欲出者(jiù) 栖鹘(hú)
窈然(yǎo) 无射(yì)
解析:选C。“识”应读zhì。
2.下面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微风鼓浪,水石相搏
鼓:名词作动词,振动,鼓动
B.或未易量
易:交换
C.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推究
D.常在于险远
险远:形容词作名词,险远的地方
解析:选B。易:轻易。
3.与“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一句句式特点相似的一项是( )
A.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B.古之人不余欺也
C.赵氏求救于齐
D.有志矣,不随以止也
解析:选C。例句与C项都是状语后置句。A项是被动句,B项是宾语前置句,D项是省略句。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①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②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③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④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⑤火尚足以明也
⑥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A.①⑤ B. ②⑥C.④⑥D.③④
解析:选A。①⑤都是形容词作动词。②动词的使动用法。③名词作动词。④名词作状语。⑥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5.名句默写。
(1)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____________,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2)夫夷以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至者少。
(3)____________,逸豫可以亡身。
(4)欲把西湖比西子,____________。
答案:(1).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2).则游者众险以远(3).忧劳可以兴国(4).淡妆浓抹总相宜
二、阅读鉴赏
(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6~8题。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于是余有叹焉叹:感慨
B.往往有得得:心得,收获
C.夫夷以近夷:平坦
D.不随以止也随:随即
解析:选D。“随”意为“跟着,随着”。
7.下列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C.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D.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解析:选A。“往往”古今均表示某种情况通常在一定条件下才会发生或出现。B项“非常”,古义为“不同寻常”;今义为程度副词,“很,十分”。C项“所以”,古义,“所”加上一个介词“以”,相当于“……的缘故”;今义是表因果关系的连词。D项“学者”,古义泛指求学的人,读书人;今义特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8.选出对这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的心得是:尽了自己的志向而没有到达,可以不后悔。
B.作者用了象征的手法,深刻地揭示了对人生和事业的追求,也需要有坚定的志向。
C.在倒数第二句中,作者采用了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强调了“尽吾志”的重要性。
D.作者特别强调“志”——志向、意志,这和他后来百折不挠地推行新法的精神是一致的。
解析:选B。本段没有用象征的手法。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盖延字巨卿,渔阳要阳人也。身长八尺,弯弓三百斤。边俗尚勇力,而延以气闻。
及王郎起,延与吴汉同谋归光武。光武即位,以延为虎牙将军。
建武二年,更封安平侯。遣南击敖仓,转攻酸枣、封丘,皆拔。其夏,督马武、刘隆、马成、王霸等南伐刘永,围永于睢阳。数月,尽收野麦,夜梯其城入。永惊惧,引兵走出东门,延追击,大破之。永弃军走谯,延进攻,拔薛,斩其鲁郡太守,又破永沛郡太守,斩之。永将苏茂、佼强、周建等三万余人救永,共攻延,延与战于沛西,大破之。永军乱,遁没溺死者大半。永弃城走湖陵,苏茂奔广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