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现状1、人员现状铁岭市现有乡(镇)农科站96个,核定编制700个,实有人员1060人,超编360人。2、业务开展情况据调查,全市乡(镇)农科站的业务开展情况不容乐观,而且形势严峻。按照工作运行情况分组,全市可划分为三种类型:一是能够正常开展业务工作型。全市有10个农科站,占总数的10.5%。其能够维持正常开展业务工作的主要原因是农科站长业务素质高、懂经营、会管理,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取得当地财政部门的支持。二是勉强维持糊口型。全市有36 个乡(镇)农科站,占总数的37.5%。这部分农科站完全依靠从事农资经营收入来维持农科站人员的基本工资,但不能保证全额发放,更解决不了开展正常业务的所需经费,导致业务工作无法开展。三是完全丧失造血功能型。全市有50个乡(镇)农科站,占总数的52%。农科站本身无经营性资产,又无经营能力,职工全部放假,大多数职工只能靠从事经营活动和二、三产业来解决基本生活需要。昌图县33个农科站当中有31个属于这种类型。 通过调查,目前全市大多数乡(镇)农科站已无力从事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工作,而是为了生存从事经营或从事二、三产业。全市乡(镇)农科站基本呈现“线断、网破、人散”的瘫痪局面, 严重影响了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正常进行。(
关于加强乡(镇)农科站体系建设情况的调查,http://www.jdxx5.com
关于加强乡(镇)农科站体系建设情况的调查
铁岭市农委主任 那永平
为推进全市农村事业单位改革,进一步建立健全新形势下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和支持保护体系,全面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社会稳定,遵照省农委的要求,市农委责成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和市农委种植业科和科教科共同组成专门调研小组,对全市乡(镇)农科站的体系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汇报如下:
一、目前全市乡(镇)农技推广(农科站)体系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全市乡(镇)农技推广(农科站)体系现状
1、人员现状
铁岭市现有乡(镇)农科站96个,核定编制700个,实有人员1060人,超编360人。
2、业务开展情况
据调查,全市乡(镇)农科站的业务开展情况不容乐观,而且形势严峻。按照工作运行情况分组,全市可划分为三种类型:
一是能够正常开展业务工作型。全市有10个农科站,占总数的10.5%。其能够维持正常开展业务工作的主要原因是农科站长业务素质高、懂经营、会管理,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取得当地财政部门的支持。
二是勉强维持糊口型。全市有36 个乡(镇)农科站,占总数的37.5%。这部分农科站完全依靠从事农资经营收入来维持农科站人员的基本工资,但不能保证全额发放,更解决不了开展正常业务的所需经费,导致业务工作无法开展。
三是完全丧失造血功能型。全市有50个乡(镇)农科站,占总数的52%。农科站本身无经营性资产,又无经营能力,职工全部放假,大多数职工只能靠从事经营活动和二、三产业来解决基本生活需要。昌图县33个农科站当中有31个属于这种类型。
通过调查,目前全市大多数乡(镇)农科站已无力从事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工作,而是为了生存从事经营或从事二、三产业。全市乡(镇)农科站基本呈现“线断、网破、人散”的瘫痪局面, 严重影响了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正常进行。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管理体制不顺。乡(镇)农科站原隶属于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自从人、财、物管理权限下放到乡(镇)人民政府以后,与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关系仅是业务指导关系,而不是领导与被领导关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工作局面失调。即使是安排部署了一些常规的工作,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也只能先请示县政府,经同意后,再以县政府名义传达到乡(镇)人民政府,最后再由乡(镇)人民政府部署到乡(镇)农科站,工作效率极为低下。体制不顺不仅仅体现在工作上,而且体现在用人和资产管理上,一些地方乡(镇)人民政府忽视和淡化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农科站工作人员常常被政府抽调。同时由于缺乏监督管理,乡(镇)农科站的资产流失现象也较为严重,有的地方出现“转租”或“拍卖”农技推广机构财产问题。
2、经费短缺。据调查统计,在全市96个乡(镇)农科站中有16个为财政全额拨款单位,年拨款67.2万元,乡均4.2万元,但均是人员工资。相对比较好的是铁岭县,该县共有15个乡(镇)农科站,其中:有13个农科站为财政全额拨款单位,2个为财政差额拨款单位。全市有26个乡(镇)农科站为财政差额拨款单位,年拨款额52万元,乡均2万元;有54个乡(镇)农科站为自收自支单位,年创经费112.5万元,乡均2.1万元。据各县(市)区填报,全市乡(镇)农科站年需人员工资及经费总额1162万元,而目前能够解决的仅为231.7万元,年缺口930.3万元,乡均9.6万元。
造成人员工资及经费短缺的主要原因:一是财政包干体制不合理。如:昌图县在1989年将乡(镇)农科站的人员工资及经费定为24万元,一直到现在无论是人员增加还是工资上调,定死一个基数从来没变过。现在昌图县33个农科站,编制为314人,实有人数634人,年需人员工资及经费667.9万元,年经费缺口619万元。二是人员过多。据调查统计,现在全市乡(镇)农科站平均每站有干部职工11人,个别农科站多达140 人。乡(镇)农科站本身解决不了庞大的人员工资问题,县、乡财政也无力解决。三是市场经济原因。90年代初,国家放开农资市场,农科站由过去的垄断经营变为社会广泛参与的一份子,造成经营状况每况愈下,甚至一些地方还出现了拖欠工资问题。据不完全统计,全市近5年,总计拖欠工资3417.6万元。仅昌图县就拖欠乡(镇)农科站在编人员工资就达1884万元,这也是造成该县农科站干部职工多次越级上访的主要原因。
3、职能不清。按照1993年国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的规定,乡(镇)农科站的职能是对确定推广的农业技术进行试验、示范;组织农业技术培训;提供农业技术、信息服务等等。而现在全市多数乡(镇)农科站仍然以生存为第一要务,开展与农业有关的化肥、农药、种子、苗木、薄膜等经营服务活动,而做为公益性职能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却无人问津。全市农技推广系统共有人员1060人,而从事经营活动的人员却多达960人,占总人数的91%。许多乡(镇)农科站已纯粹变成了农用物资的经营部门,造成农业技术推广与农资经营服务相混淆。
4、机构设置不合理。我们当前的乡(镇)农科站经多年建设,已经形成了以乡(镇)为单位,按区域面积划分的基本框架。但随着全市种植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农业产业化的蓬勃发展,现行的机构设置已远远不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例如在农业产业化上,经过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及业务主管部门的努力,现已初具规模,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现在昌图县已经形成了以付家、后窑、古榆等乡(镇)为主体的花生专业区;以大洼、东嘎、四合等乡(镇)为中心的马铃薯专业区;开原市已形成了以八宝、庆云堡等乡(镇)为中心的水稻种植区等等,如果在机构设置上不打破乡乡建站的局面,是很难与快速发展的地方特色产业相连接。
5、技术力量薄弱。主要表现:一是专业技术人员比例失调。据调查统计,全市乡(镇)农科站,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人员仅为218人,占总人数的20%,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仅36人,占总人数的3%;二是年龄普遍偏大。现在全市乡(镇)农科站人员的平均年龄在40岁以上;三是业务素质有待提高。受经费等因素限制,使农科站工作人员既不能走出去学,又不能请进来教,致使现行的农科站干部队伍掌握常规技术的多,懂得新技术的少。
[1] [2] [3] 下一页
标签:调查报告,市场调查报告范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范文,工作报告 - 调查报告